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彭水同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1769|回复: 0

    彭水苏麻说

    [复制链接]

    1111

    主题

    107

    回帖

    41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13
    发表于 2022-4-13 1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彭水苏麻,学名紫苏,紫苏是卫生部首批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个物种之一,武陵山脉一带对原生栽培种称之“苏麻”,因幼苗叶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故本土又有“紫苏麻”之称。彭水苏麻富含α-亚麻酸(其ω-3系在脂肪酸中占比高达74.1%,比深海鱼、核桃高出2-8倍)、迷迭香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蛋白质、叶酸、维生素(E、K1、叶酸等)以及硒、锶、锌、镁、铁、铜等微量元素。α-亚麻酸代谢物EPA具有清血脂,改变血液粘稠的作用,DPA又称神经活性因子,有抗抑郁功用,脑黄金DHA是形成脑细胞和视神经细胞的基础物质,多选择渗入大脑和生殖器官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彭水苏麻是可以成就超强大脑的种质资源之一,紫苏是一年生短日照喜阴植物。彭水地处北纬28°57′-29°51′,特殊的地域物候和土壤条件,契合苏优质生长的所有物候条件,给紫苏生长繁衍和稳定的性征表达提供了绿色有机的地理空间。如果说牛奶“强壮一个民族”,那彭水苏麻一定能“睿智康养一个族群”。故窃以为彭水苏麻产业能做成民族兴旺的大健康产业。

    现代生物技术分析发现,苏与豆类都含有脑细胞和视神经细胞基础母体物质α-亚麻酸,苏含量之高处于陆地植物之最。α-亚麻酸 (C18∶3, -3)是欧米伽三系十八碳三烯酸,是 -3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是生命活动中最原始、最基础的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完全依靠外来膳食补充。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遏制心脑血管病在中国的流行,中国药学专家依据以毒攻毒的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以油去油,以脂去脂的化学原理,对上千种植物药进行了深层次挖掘,经过多年精心研究结果表明,陆地上的紫苏油和深海鱼油都是ω-3系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又是同根同族,含量又比深海鱼油高两倍,并且没有受到海洋重金属汞(水银)的污染,它比深海鱼油副作用更小,降脂效果更加突出。
    紫苏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是目前地球上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物种,它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已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863开发计划。不久的将来它将在世界范围内起着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量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紫苏油不能用塑料制品盛装保存,紫苏油与pvc材料的管子,塑料泡沫等聚苯乙烯发泡材料等反生反应。在我们生产过程中发现,空压机的空气输送管子在粘上紫苏油后,40来天就穿孔了,如有臭氧的加入,在数分钟内就会发生氧化腐蚀反应。所以在使用紫苏油过程中,一定不要选择塑料容器久盛,远离pvc.聚苯乙烯这些材料。即使周转不得已,只能选pe或pet材质的。看看以下报道:
    日本农林水产省很久以前公布了一条消息:方便面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塑料制容器在添加紫苏油或白苏油时会引起容器变质。这起事件的起因是2004年2月中旬,消费者向农水省消费技术中心反映:“在杯装面中加入市售紫苏油后,用沸腾的开水冲泡开面条食用时,发现杯底有变质现象。”
    然后,该中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同样发现了杯装方便面和其他杯装食品等各种包装食品用的发泡聚苯乙烯制塑料容器在使用后存在内部表面变质并形成变质薄层现象。这种变质现象揭示了使用紫苏油和白苏油的安全性问题。
    现在,农水省对相关业界和消费者提醒注意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日本即食面食品工业协会和日本植物油协会等业界团体通过家庭网页呼吁公众谨防由于容器变质现象可能出现的漏汤和烫伤等危险发生,此外,这些团体正在进行探查原因的研究工作。
    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情况是,聚苯乙烯发泡容器可因含柠檬等柑橘类果皮中的萜烯(terpene)成分和香精油等引起变质。
    另一种解释为这是个物理变化过程。聚苯乙烯是塑料,亲油,紫苏油【小分子物质】与聚苯乙烯接触,进入聚苯乙烯大分子间空隙,而因为聚苯乙烯是没有交联,大分子之间没有化学键的约束,在混合油作用下逐渐使聚苯乙烯分子链间距增大而最终分散在混合油的分子小分子之间,即聚苯乙烯溶于紫苏油了。


    在中国南部山区武陵山脉,苗族和土家族对于苏有天然的亲近,在历史的生存长河中,这种芳香型植物,大多数用于肝脏的食疗和香料的食用。其特殊性有其一、生长周期长于国内东北西北100天左右;其二、品质优,α-亚麻酸,迷迭香酸,天然硒等含量高于国标;其三,适口性更佳。其四、武陵山脉一带苗族土家族常用于肝脏疾病的食疗。彭水本地苗族常采苏子炒制舂成粉状,做汤圆馅料、蘸糍粑、蘸红薯食服,嫩叶采做时蔬食用。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志》中有关于苏麻治愈肝硬化的确凿记录。而根据北大人大博士田野调查报告调研得出,紫苏的不同吃法对于其在肝炎上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观点:
    (1)生食与熟食之争
    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彭水民间很多人认为生吃紫苏比熟吃紫苏对于肝炎的治疗效果更好,他们往往只是将采摘后的紫苏经精选、晒干之后,以清水洗净,然后直接食用,这种食用方法少了一般紫苏加工方法中以火烘焙或与米饭同蒸的加热环节。当笔者向他们问及为什么生食比熟食效果更好时,无人能够确切答复,只说这是一种向来有之的说法。
    生食的讲究或有其科学道理,这与现代紫苏油榨取方法中对于冷榨取的强调颇为相似,生食不会改变紫苏原有的分子结构,其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也不至于在高温蒸煮下流失。因此,紫苏的药效或在生鲜时为最佳。
    (2)“陈”紫苏与“鲜”紫苏之争
    笔者走访彭水县诸佛乡的一个村子时,村中的一位老农妇告诉笔者,治疗肝炎时所用的紫苏最好是要在阴凉处放置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陈”紫苏。与生食/熟食的争论一样,被访者也同样无法说出“陈”紫苏比“鲜”紫苏治疗效果好的道理。笔者所知的生物医学知识也并不能为这一争论提供任何佐证,一般来说,紫苏放置时间越长,其发生霉变的机会也就越大。不仅如此,即使“陈”紫苏并未发生霉变,其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也会在长期的空气氧化中流失,因此,更有可能的是“鲜”紫苏比“陈”紫苏的治疗效果更好。
    (3)紫苏与蜂糖共食
    彭水县珍加乡的一位老草医告诉笔者,紫苏与蜂糖相搭配对于肝炎的治疗效果更好,病人在以紫苏治疗肝炎时,一日需三次服用,共需服用一个月。《神农本草经》载,蜂糖“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其本身就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味药物都是疏肝理气的良药,其相互搭配能更益于肝脏恢复也不足为奇。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表明:紫苏籽、叶、苞和梗都可作为中药材,治疗多种疾病。如籽可用于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和治疗肿瘤等;叶可主治发表,散寒,理气,抗菌,升血糖,咳喘,安胎等;苞可治血虚感冒;苏梗可理气、舒郁、止痛、安胎和治食滞等。
    此外,紫苏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及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癌及增加免疫力及多功能医药中间体,研制抗过敏、抑制血小板凝聚药物,升发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的产品。
    紫苏含有挥发油,其中的紫苏醛有独特的香味,能刺激嗅觉神经,使胃液分泌,促进食欲。紫苏醛亦有很强的防腐作用,可以预防食物中毒。我国有关科研单位对300余个蔬菜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结果紫苏名列榜首。
    两面呈紫棕色这类紫苏,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质薄而脆。全草含挥发油、紫苏醛,具有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退热作用,对人体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更能促进胃体消化液分泌和增加胃肠蠕动。
    彭水苏麻籽实出油率高达34-40%,不饱和脂肪酸占总含油量的90%以上,其中采用前置法发明工艺制取的彭水紫苏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61%~70%。α-亚麻酸是人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紫苏籽油及α-亚麻酸具有调节免疫力、降血脂和血压、提高智力、延缓衰老、抗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等保健功效,是高血压、血栓病患者的理想食疗油,可作为保健食用调和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上,因其碘值高、挥发性强、易干燥,既可用于制备油漆和油布,又可用于制备阿立夫油、油墨,以及肥皂、涂料、人造革等。此外,紫苏油中的亚油酸及其衍生物还可配制出具有各种功能的化妆品。


    2007年,彭水苏麻引起中欧中国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项目组的重视,2013年彭水苏麻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品牌价值评估3.86亿元,荣获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8年3月1日 登上CCTV-4中文国际《源味中国》全球传播。

    对于彭水苏麻这样一个有历史人文、有地域特点、有科技创新的地标性种质资源,我们有信心和方法,让其成长为继丝绸和茶叶之后,传承千秋万代的产业,以健康之体魄,远见睿智之大脑,护佑华夏族的生生不息。


    (来源:黔中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彭水同城政务发布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023-78455338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警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24302000109号
    渝B2-20200332 | 渝网文(2020)0824-106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500038211002 号

    QQ法律声明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彭水同城网 渝ICP备14009810号-2 Discuz! X3.4 Licensed Powered by © 2001-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