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4-21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紫苏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
也是流传千年的名药。
小小的紫色叶片蕴含着神奇的功效。
全紫苏即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三味中药,
因它们均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
且在临床上经常一起使用,
故有时将其简称为“全紫苏”。
紫苏叶 紫苏可以入药。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
紫苏可用于食用。古人常将苏叶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将鲜苏叶洗净,用开水烫后挤去水分,沾豆酱吃;把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食之祛暑开胃;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可镇咳解毒;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清凉去火;将嫩苏叶切细放上盐和米饭相伴,亦可与面条相拌,蒸馒头或豆片时,在屉上铺一层苏叶,蒸的馍别有风味。
此外,干紫苏还可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制酱时仍都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坛制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具香味。
紫苏可以作天然防腐剂。我国民间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在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第一”。
紫苏梗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
紫苏子 紫苏子中的α-亚油酸能显著降低血中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离基,从而抑制血栓疾病的发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另外,α-亚油酸在人体内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脑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常食紫苏子,对提高记忆和视觉具有良好的作用。
紫苏油 自主创造前沿创新工艺,精细制作而成。全面保留其了对人体广泛用途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精华,特别是在膳食中极不容易获取又不能体内合成的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
紫苏油中富含α-亚麻酸和维生素E分别达到66.8克和42.9毫克,不含胆固醇,比深海鱼油提高了2-3倍,比核桃油提高了5-8倍。紫苏油中的α-亚麻酸是形成脑细胞和视神经细胞的基础原料,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化学致癌物的生成,对癌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有抑制作用。
服用紫苏有禁忌 虽然说紫苏有诸多功效,但是服用也有其禁忌方面。譬如,将紫苏叶与鲫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疮。而长期服用紫苏,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苏。紫苏属于辛温之品,凡有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畏寒重、汗出、口渴等),尤其是热重者忌服;气弱表虚,倦怠无力、经常感冒、发热有汗者也不宜使用。
同时,紫苏叶不能食用过多,因紫苏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伤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贪吃哦。还需注意的是,紫苏含有挥发成分,所以不宜长时间煎煮;紫苏还有一定的升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来源:黔中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