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相间的墙面,青黑的瓦,焕然一新的吊脚楼,石板铺成的入户路……
6月13日,走进棣棠乡黄泥村7组担子峡传统村落,四周群山绵绵,农户庭院干干净净,路边小花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清新优美的乡村环境令人心情舒畅。
担子峡传统村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落,海拔600米至90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300亩,现存40余幢苗寨,皆是以木制成,分为上下两层,青瓦覆于房顶之上,将古风和苗风完美结合。
凭借保存完整的苗寨,2019年6月,担子峡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5月,担子峡进行传统风貌建筑的改造升级,对房屋外立面统一设计、统一装修,包括上漆、喷砂、贴地砖、线路改造以及厕所修建。
“改造后安逸得很!”对于改造后的效果,今年75岁的村民陶明中对此赞不绝口。
“没想到修建了25年的房屋还迎来了改变,安上了地板,墙上刷了涂料,木板都用上了保护漆,还改造了厕所、厨房。”陶明中说,施工队进行了10多天的施工,所有工钱全由政府补助,材料政府补助一半,总共花了1万多元,自己只出了3000多元。
不仅如此,担子峡基础设施也进行了提档升级,硬化了村环道、人行步道,配备垃圾桶,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环境美了,“养’在深闺中的担子峡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前几天,一个来自重庆主城的退休人员来我家住了2天,他觉得我们这太漂亮了,准备下个月再邀约同伴来耍。”陶明中说,担子峡虽然海拔不高,但是身处坡地峡谷,夏季特别凉爽,这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筑好巢,引凤来。今年,五星枇杷、黄精产业也在担子峡安了家。“如果不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没有农业特色产业支撑,再美的乡村风貌也很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黄泥村支部书记肖侠飞介绍,为了盘活当地土地资源,邀请专家科学规划、反复论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平整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50亩土地新建五星枇杷种植基地,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并在五星枇杷基地套种中药材黄精,带动当地农户务工2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硬化村环道、人行步道,安装路灯,进一步完善周边环境,助推人居环境改造提档升级,真正留住‘乡愁’,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肖侠飞说。 (来源:苗乡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