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记者跟随梁家洪来到汉葭街道兴和村的紫苏种植基地,给种植户开展紫苏移栽技术现场培训。
深入田间地头指导 亲自示范移栽要点
“你看你这个窝子挖得太浅了,窝子挖深一点,利于根须生长,苗子用泥巴埋深一点,这样才能不暴杆,成活率高、分叉多、产量好……” “栽两根都是以前的老方法,现在讲求少而精,一个窝子只能栽一根,别看现在苗子小,后期分枝多,密了就长不开影响产量,行距要在60公分左右,栽的时候丢几颗复合肥更好……” 梁家洪在为村民示范挖窝子。 训会现场,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发言提问,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提问,梁家洪干脆从村民手里接过锄头,亲自示范如何挖窝子、栽苗子。 “经过梁老师亲自示范苗子移栽、施肥比例、病虫害防护等专业知识,我感觉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他。”种植户何孝勇说,按照梁老师说的科学种植,今年收成应该不错。 梁家洪告诉记者,这样的现场技术指导是他的日常,常年奔波在石柳乡、善感乡、太原镇等乡镇,去现场查看紫苏长势,记录海拔高度、不同品种、套种类别对紫苏生长的影响。 “紫苏就是个懒庄稼,50岁也可以种,80岁也可以种,管护也简单,收获的时候直接在地头晒干拍下来就行了,省时省力。”梁家洪说:“以前按照老办法种,一亩地只能收六七十斤,现在经过改良种植办法,一窝种一颗,必须断尖,一亩地增加到了二百斤左右的产量。” 培育优良紫苏品种 助力紫苏提质增效
去年,梁家洪再次开启对紫苏的培育,探索农产品地理标志“彭水苏麻”的高产高品质培育技术工作。 梁家洪说,“我们今年正在探索套种实验,目前有紫苏套种大豆、黄精、花生、油茶等,这样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 梁家洪还先后为善感乡、石柳乡、乔梓乡、太原镇等20余个乡镇行政村及苏麻种植大户进行科学育苗、移植、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普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特别是今年,从种子灭毒、浸种、苗床、育苗、移植、苗期植保、水肥控制等方面提供精心的技术指导,乡镇基本都跑了个遍。”梁家洪感慨的说。 梁家洪指着一片苏麻地说:“这一片都是我的实验基地,每个品种都标注好的。目前,我正在研究的有16个品种,我将从中挑选出几个优良品种,以适应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种植。”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下一步,我将不断吸收转化农业新技术、新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探索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山区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梁家洪说。
(来源:苗乡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