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水三义乡党委政府以“强产业、稳就业”为抓手,以安置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为出发点,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扎实做好就业帮扶、提升安置点综合治理能力“四项措施”,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后续帮扶工作,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搬迁农户入住后,三义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引进沃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在莲花村集中安置点旁边建成投用了食用菌大棚基地,占地面积50余亩,实有种植面积40余亩,每年种植食用菌3季,其中羊肚菌、豆类植物、蔬菜各种植一季,除季节性务工人员以外,常年可稳固解决15至20名搬迁群众及村民的就业门路。目前有4名搬迁农户长年在基地务工就业。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 三义乡党委政府在搬迁任务完成后,以方便搬迁群众就医、文化活动、办理红白喜事等为切入点,建成投用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议事堂、公厕、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1个,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同时在集中安置点和搬迁农户相对集中聚集点配套安装路灯150余盏、健身器材4套、垃圾箱体18个、四分类垃圾桶200余个、务工信息播放LED显示屏1个,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扎实做好就业帮扶 围绕就业需求动态监测、劳动力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就业托底等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建立完善易地搬迁贫困户就业台账,实行月动态更新管理。累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10余次,输出就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引进重庆玖旺食品有限公司在集中安置点旁边组建了就业帮扶车间,常年可为当地搬迁群众、脱贫户、残疾人、退役军人、贫困户等对象稳固提供30至40个就业岗位,并签订保底每人每月不低于1700元的务工收入协议。目前,车间共有固定工人43名,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员13名。 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三义乡党委政府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加强集中安置点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对安置点老、幼、病、残等困难特殊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将安置点4户17人纳入低保,对2户大病解决临时困难救助资金6000元。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等节庆活动,深入开展送电影、送演出进安置点活动,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精神生活。
(来源:苗乡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