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彭水同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4111|回复: 0

    瞭望丨重庆彭水:七成患者留在镇村

    [复制链接]

    1111

    主题

    107

    回帖

    41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13
    发表于 2022-9-5 09: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彭水县汉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在北斗村签约对象家中开展走访服务(2020 年 11 月 10 日摄) 彭水县卫健委供图


    ◇通过集团化办医提升基层能力,彭水县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逐年上升,2021年门急诊、出院人次较改革前上升103.66%、218.5%。同时,县域内出院均次费用3559元,在重庆全市处于较低水平◇彭水县探索“乡聘村用”的村医管理新体制,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将村医变成“单位人”,解决村医养老等后顾之忧  ◇村医有了编制,待遇有了保障。把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公共卫生补助等算在一起,一年有近10万元收入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关键在于强基层,优化健康服务。    近年,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彭水县一改基层医疗机构“单兵作战”的传统模式,推动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七成多患者选择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患者“用脚投票”留在基层    彭水县的基层医疗机构曾一度面临困境。    据了解,过去彭水县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等配置不足。医疗设施、设备简陋,X光机、黑白B超机等都算是“高端配置”,不少乡镇卫生院的检查手段依赖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这“老三件”。不少原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难以开展。    依托集团化管理,特别是借助集体资金池改善医疗条件、调配医疗人才充实基层能力后,乡镇卫生院重获患者信任。    在润溪乡中心卫生院采访时,记者正好遇到患有双足骨刺的患者侯坤福在做手术。侯坤福说:“选择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是因为相信这里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同样能把病治好。”    彭水县农村卫生管理中心主任张维龙表示,如今彭水县的基层医疗机构除了能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等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还能治疗肺炎、胆囊炎,开展宫腔镜、骨科等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较低,医保报销比例较高,患者首诊在基层,不仅缓解看病难,还能节省医疗费用。”    龙塘乡黄金村村民高应淑患有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应淑在龙塘乡卫生院多次住院,费用经医保、医疗救助等多重报销后,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减轻了医疗负担。    数据显示,近年彭水县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逐年上升,2021年门急诊、出院人次较改革前上升103.66%、218.5%。同时,县域内出院均次费用3559元,在重庆全市处于较低水平。    彭水县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钟兴云说:“通过集团化发展,彭水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用脚投票’,不再往城里大医院跑,选择留在基层就诊。”    变“单兵作战”为集团发展    彭水县扭转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化的集团化改革始于2009年。    自这一年起,彭水县逐步整合全县4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等,实施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    具体而言,彭水县以县农村卫生管理中心为集团总部、各基层医疗机构为成员,将各医院收入及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化零为整”,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的资金池,统筹提取成员单位一定比例收入,主要用于集团成员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培养等,以化解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张维龙介绍,统一建资金池,不是吃大锅饭,而是通过绩效考核实现有效分配,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    依靠集团资金池的统筹支持,彭水县石柳乡卫生院尝到了甜头。石柳乡卫生院从资金池调出800万元修建的新业务大楼投入使用,全科医疗、妇产科、中医理疗科等科室设置齐全,彩超、DR(数字X线摄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也一应俱全。    站在宽敞明亮的新业务大楼前,石柳乡卫生院院长王文平回忆:“当年卫生院只有4间不到200平方米的平房,多个科室挤在一间房里给病人看病。如果没有资金池,单靠医院自身一年200多万元的收入,难以扩建业务用房、更新医疗设备。”    受益的不只是石柳乡卫生院。张维龙介绍,资金池除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运转外,还结合医疗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更新医用设备。目前全县资金池已投入资金6亿多元,基层业务用房、床位、卫技人员较改革前增长了7.8倍、3.5倍和3.9倍。    “在彭水,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有彩超、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中14个乡镇卫生院还配置了16排螺旋CT、胃肠镜等医疗设备,为及时、准确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提供设备支持。”张维龙说。    此外,彭水县还依托集团化管理,统一调配医疗人才,推动基层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彭水县龙塘乡卫生院地处偏远,服务人口仅有5000多人,医务人员一度“引进难,留住更难”。彭水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委员会从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遴选医疗骨干,担任龙塘乡卫生院院长,并配套偏远山区工资补贴、医院设备采购倾斜等扶持政策,推动偏远山区医疗机构发展。    村医变成“单位人”    彭水县集团化办医的改革没有止步于乡镇卫生院,而是继续下沉,瞄准了村卫生室。    彭水县山高沟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偏远行政村,由于人口流失、条件艰苦,村医收入低、招人留人难,曾一度出现村医服务的空白村。    为提高村医的职业吸引力,夯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彭水县探索“乡聘村用”的村医管理新体制,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将村医变成“单位人”,保障待遇、配齐团队,解决村医养老等后顾之忧。    “按照‘乡聘村用’原则,县里拿出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招录村医,先后补齐19个偏远行政村的村医空白。”张维龙介绍。    在渝黔交界处的彭水县大垭乡木蜡村,村医蒋李娟通过“乡聘村用”,被派遣到木蜡村执业已经3年多时间。    蒋李娟说,木蜡村常住人口只有六七百人,一年医疗卫生服务收入可能只有两三万元,“乡聘村用”后,“村医有了编制,待遇有了保障。把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公共卫生补助等算在一起,一年有近10万元收入,大大提高了职业吸引力。”    在木蜡村长期走村串户,蒋李娟对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基本心中有数。在她看来,来找村医看病的,大多还是感冒、咳嗽、皮肤瘙痒、消化不良这样的常见病和一些突发伤害。“村医们在大山里坚守下来,能让群众切实感觉到求医看病的方便。”    蒋李娟告诉记者,前不久,木蜡村三组两个村民在烤烟房干活时,突发中毒缺氧。周边群众赶紧打电话请她上门急救。“因为抢救比较及时,两人转危为安。”蒋李娟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彭水同城政务发布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023-78455338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警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24302000109号
    渝B2-20200332 | 渝网文(2020)0824-106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500038211002 号

    QQ法律声明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彭水同城网 渝ICP备14009810号-2 Discuz! X3.4 Licensed Powered by © 2001-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