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连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中央、市级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彭水、点赞彭水。
一起来看↓↓↓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21日 01版)
基层代表畅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公路畅通了,产业发展了,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庙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文忠代表介绍,这些年,村里探索发展山地现代农业,发挥生态优势,构建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中药材种植为补充,乡村旅游为延伸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村里发展起15项特色产业,农户就近务工,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下一步,庙池村将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地里栽苗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把增收致富渠道拓得更宽。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1日 06版)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文忠代表:
建强党支部 引领产业发展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文忠代表:
建强党支部 引领产业发展
【我从一线来】
今年是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25个年头。庙池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以前,这里偏远闭塞,地瘦人穷,村民们种红薯土豆,靠天吃饭。
现在,我们实现了“华丽转身”。今天,走在村子里,你肯定会被苗家特色的民居、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以及山水相融的美丽生态所吸引。庙池村的变化,正是中国非凡十年的生动写照。
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曾经,如何带领村民们增收、发展什么产业,是最让我脑壳疼的事。2015年,我们请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专家们来村调研,足足两个月,最终将目光瞄准了中药材。我们那里很适宜中药材生长,天然就有2000多味中药材。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成了破局之选。
我们引进龙头企业流转撂荒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中药材产业。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村级组织,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项目上,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技术骨干,带动村民增收。现在,我们种植中药材1340亩,每年能带来经济效益约2000万元。
一招落子满盘活,这几年,我们的果树种植、净菜加工、乡村旅游、苗族传统文化也搞得有声有色,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更多年轻人留在村里奋斗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来到北京,我要分享家乡巨变;回到村里,我更要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员、群众的服务员、村里发展的战斗员,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人民网
重庆彭水:维修悬崖路 畅通致富路
光明网
崖壁公路修建忙
《重庆日报》
(2022年10月18日 第6版)
重庆市代表团代表讨论二十大报告
何文忠代表:
带领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伟大成就,既全面系统,又客观精准,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文忠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基层代表,能够现场聆听总书记作报告,内心无比自豪、备受鼓舞。
对报告提到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何文忠感触颇深。他说,庙池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曾经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村里的基础条件差,老百姓的收入低,全村只有红薯、土豆、玉米“三大坨”传统农业。这些年,通过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村133户建卡贫因户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乡村振兴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
“听了报告,感觉更有干劲、更有力量了,对未来充满信心。”何文忠说,回到村里后,将在第一时间向乡亲们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持续关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场,铆足劲、扎实干,争取早日把庙池村建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
重庆电视台
二十大时光 |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
光明前景值得期待
重庆社会各界热议党代会报告
学习强国
(来源:苗乡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