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彭水同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3264|回复: 0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一地紧急提醒

    [复制链接]

    1111

    主题

    107

    回帖

    41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13
    发表于 2023-8-18 09: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近日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提醒
    肉毒毒素中毒
    0.00000005克即可致命
    如果发现可疑相关症状
    不可拖延时间,应立即就医
    “云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截图

    日前
    广东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
    往往是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元凶”


    仅今年7月
    广东省就发生了两起
    疑似肉毒毒素中毒事件

    这类食物易引起肉毒毒素中毒

    近年来
    自制发酵的食品
    越来越受大众喜爱
    “纯天然、零添加”的同时
    还富有动手的乐趣
    网上还有很多自制的私房菜保姆级教程

    请注意!
    这类自制发酵食品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
    据光明网报道,2022年7月3日,广东东莞的小花(化名)因为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和妈妈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胸闷气促的症状,被送入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7月7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肉毒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35%,少量肉毒毒素即可致死。


    据了解,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6年,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坛子里的“酸汤”从不更换,泡发的酸菜直接食用。


    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母女俩于7月27日转出ICU。

    肉毒梭状杆菌的肉毒毒素
    到底有多毒?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杆菌在厌氧环境下
    产生的毒素
    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000000倍
    50纳克肉毒毒素可致命

    进入人体的途径包含三种:


    食源性,也就是通过食物
    通过伤口或者呼吸道
    医源性,比如美容整形中过量使用肉毒毒素


    其中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包括:


    1、既往调查发现,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腌制食品,往往是引起中毒的“元凶”:如腌肉、腊肉、泡菜、豆豉、豆瓣酱、腐乳、臭豆腐。


    2、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瓶装食品和冷藏食品。


    3、对于小宝宝而言,蜂蜜也是肉毒毒素中毒的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蜜蜂在采集花粉酿蜜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把被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导致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梭菌及其芽孢。一岁以内宝宝的肠道屏障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不能抑制肉毒梭菌的繁殖,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给他们喂食蜂蜜。

    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

    肉毒毒素毒性非常强
    一旦怀疑发生中毒
    立即到医院就诊

    那么
    肉毒梭菌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肉毒梭菌中毒与一般食物中毒不同,它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并不明显,而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初期主要表现为头晕、颈部无力、抬头困难等,继之四肢麻木、舌头发硬;随即出现各种肌群麻痹,眼睑下垂、视物模糊、闭眼无力、睁眼困难。


    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张嘴、咀嚼、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声音嘶哑或者失声、咽干,感觉咽喉部发紧、流口水。甚至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瘫痪,但患者意识始终都清醒。


    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30%以上。所以一旦怀疑发生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请立即到医院就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彭水同城政务发布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023-78455338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警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24302000109号
    渝B2-20200332 | 渝网文(2020)0824-106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500038211002 号

    QQ法律声明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彭水同城网 渝ICP备14009810号-2 Discuz! X3.4 Licensed Powered by © 2001-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