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9-6 14: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后,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大建,为市民朋友送上一份秋季养生“避坑”指南。
A润燥养阴慎进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刘大建说,入秋后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如今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可补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学进补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刘大建建议,可以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根据体质及身体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调补。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可以补充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补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B心境宁静忌忧郁
秋季情志养生也要以“收”为要,要保持心境宁静。刘大建介绍,秋应于肺,在志为忧,人们心情容易抑郁。因为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情志养生方法:要做到清心寡欲,心境淡泊,利于神志安宁,收神敛气;多增加阳光照射,充足的光线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如打太极、八段锦等,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可以陶冶情趣,有效地转移注意力;可以适当喝一些绿茶、咖啡等兴奋神经、改善心情。
C早睡早起防受凉
“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刘大建说,一般来说,秋季以晚上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早起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起居养生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也就是说,不要捂得太严,即使到了深秋,也应避免穿戴过多的衣服。室内温湿度适宜,室温22℃-28℃,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睡眠充足,一般8小时左右,坚持午睡30-60分钟,但睡眠也不宜过多;注意皮肤保养,秋季湿热重,要防止皮肤感染,保持皮肤滋润。
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发生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D适度运动忌过度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但秋天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时期,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身体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以感到舒适为标准,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项目。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否则容易使邪气乘虚而入。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秋季运动还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一些盐水,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
养生食谱推荐
(一)银耳百合红枣羹
材料:银耳、红枣、百合、薏米、冰糖。
做法:
1.提前将银耳和薏米洗净泡发开,然后将洗净的百合和红枣倒入炖锅中;
2.加入清水,没过所有食材即可,开启炖锅甜品模式4.5小时;
3.熬煮3.5小时后,加入冰糖继续炖,直至浓稠;
4.炖好后,温热时食用。
(二)桃胶皂角米银耳莲子羹
材料:桃胶3克、银耳半个、冰糖适量、皂角米5克、红枣二个、枸杞适量。
做法:
1.皂角米提前泡水8小时左右;
2.桃胶也需要泡水8小时左右,洗掉杂质;
3.根据自己家锅定时间炖煮即可。
(三)茄汁藕片
材料:莲藕2节、番茄酱3勺、姜末1勺、油盐适量。
做法:
1.热锅凉油,放入姜末炒香;
2.再加入番茄酱翻炒;
3.倒入少许水,放入莲藕片翻炒;
4.翻炒几下后加入盐调味,最后大火收汁即可盛入盘中,点缀上薄荷叶即可。
(四)桂花冰糖雪梨
材料:雪梨1个(300克)、桂花30克、黄冰糖80克。
做法:
1.雪梨削皮,切成小丁;
2.准备适量黄冰糖(根据口味调整);
3.倒入雪梨丁,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保鲜2小时;
4.准备干桂花适量,烧适量开水;
5.用黄冰糖浸泡过的雪梨会有很多水分,倒入洗干净的桂花;
6.搅拌均匀后倒入烧开的热水。
(来源:万盛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