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彭水同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65786|回复: 3

    彭水地名故事:共和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7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文明依水而生。乌江从东南向西北贯穿彭水全境,滋润了彭水千年以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共和乡,一个从1952年—2001年,存在了50年的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乌江对彭水行政区划的影响。
    图片1.png
    梦里水乡铁碛坝    供稿 黄润生
    地名来历
           1949年11月20日,彭水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辖36乡,划为4个区,各区设人民政府。1950年5月,调整为6个区。1950年10月,各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区公所,同时全县调整为7个区。1951年2月,建立乡村政权,全县划为63个乡镇,分属9个区。1952年调整为9个区52个乡镇。1953年10月调整为12区87乡镇。其中第二区驻地高谷场,辖高谷、下塘、共和、鹿鸣、合理、马鞍、平安七个乡。共和作为一个乡的名称,至此登上了彭水行政区划的历史大舞台。
    图片2.png
    长虹卧波     供稿  黄润生
          2001年7月2日,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彭水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高谷镇、共和乡,组建新高谷镇。镇人民政府驻高谷场,管辖原高谷镇、共和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67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44人,辖15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共和作为一个乡的名称使用50年,退出了历史舞台。共和从一个乡的地名变为了“共和村”,成为一个村的地名。
    图片3.png
    干净整洁的高谷场  张建华绘于1985年
           共和乡地跨乌江两岸。新中国成立之初,右岸属于高谷乡、左岸属于文复乡。1952年析置共和乡时,以两岸共处一河,谐音而得共和乡。1953年,析共和乡乌江左岸地区设置龙共乡。该乡1956年又从新并入共和乡。

    山水画卷
           共和乡海拔从195米到1296米,高差1101米。乡政府驻地铁碛坝,海拔240米。乌江从共和乡流出彭水,共和乡是彭水海拔最低的地方。
    图片4.png
    粮站与乡政府楼的守望   供图 黄润生
           共和乡的村名,就是一幅山水画卷。共和乡辖幸福、铜鼓、共和、艾家、石香、群峰六个村。《四川省彭水县地名录(彭水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一九八四年四月)》记载:“铜鼓大队 因境内山上一巨石,顶部突起像鼓,故名。”、“艾家大队 以境内艾家沟命名”、“石香大队 境内有石,似香炉状,因以命名”、“群峰大队  原名群山大队。1981年以辖境山峰林立,命名群峰”。6个大队(村)的名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高山峡谷的秀美自然风光,构成一幅山水画卷。


    图片5.png 图片6.png
    铁碛坝一角  
           共和乡的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从小切口展示了大美乌江。《四川省彭水县地名录(彭水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一九八四年四月)》记载:“铁碛坝 地处乌江河边一坝,岩层含铁质,故名。”         碛,是指水中的砂石,是彭水罕见的地名用字。
    图片7.png
    美丽铁碛坝  绘画 张建华


          “大地岩  由乌江岸边至岩顶约400公尺,是一片开阔地带,村处其间。”、“阴阳槽  东西两山夹一槽,日出照槽西,日落照朝东,故名。”、“手爬岩 岩路陡峭,行人需手攀爬而行,故名。”、“老蛇窖 乌江河边斜石板上,突起弯曲石埂似群蛇盘于乱石中,故名”、“六尺坳 坳口宽约6尺,故名”
    图片8.png
    保存至今的干部座椅  
                     《彭水民居》
          1984年彭水成立自治县,邀请著名画家吴冠中来彭水参加自治县成立活动并写生乌江。其间,吴冠中顺道去了一趟龚滩。当年从涪陵到彭水吴冠中乘坐的乌江轮船。舟行江上,冲波逆浪,乌江的景色和人文风情,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激情。1985年7月《人民文学》刊登了画家的《风光风情说乌江》。“人道乌江险,我爱乌江美”,作者饱含深情的倾诉了对乌江的热爱,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参观彭水鹿角乡的乱石坝苗寨和参加自治县成立的庆典活动情况,也顺带写了龚滩之行的情况。“墙内开花墙外香”。龚滩旅游开发大打吴冠中游龚滩这张牌,为其树立了反映他写生的铜像,和满街“是爷爷奶奶的家,是唐街是宋城.....”
    图片9.png
    一叶扁舟起涟漪   供图  黄润生
           吴冠中以画家特有的角度审视乌江,写道:“放眼望,远山重叠交错,永远引人入胜;逼在眼前,浪打石壁,石纹纵横,亦粗犷亦精致,有块面有点线,让现代的猎美者各取所需,构成各自的形象世界。”彭水自治县成立庆典是11月14日,吴冠中达到彭水后即创作了《彭水民居》,款识为:“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 吴冠中”。在2010年重庆嘉华艺术品拍卖会上,《彭水民居》以起价28万元参加拍卖,是拍卖会上的标王。《彭水民居》就是吴冠中以当年在乌江轮船远眺共和乡的场景创作的。
    图片10.png
    《彭水民居》 作者 吴贯中
                       黄葛太后
           共和乡成为库区前,年平均气温17.9°,年降水量1000毫米,常年无霜期308天,特别适宜黄葛树的生长。 共和乡有号称“乌江第一黄葛树”的古树,胸径8米多,冠幅直径50余米,冠幅面积约2000平方米。古树地处一台地之上,分蘖为四个大的树杈,向四面八方吸收阳光。根茎沿台地向下延展,遒劲的根须相互交错,缠绵悱恻,像从天而降的巨大粗壮的麻绳从树干排列到台地之上,再从台地慢慢地向更低处延展。
    图片11.png
    青春不败      供图 黄润生
            因为气候适宜,这棵古老的黄葛树依旧青春气息浓郁。无论是向四周扩张的枝干,还是散落在地的遒劲的树根,看上去都水分充足,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依旧处于青春发育期。没有一般黄葛古树的沧桑和衰老之相貌。树干上的遒根与树干交错融为一体,演化出多姿多彩、令人遐想的图案。有人将此树戏称为“千年老妖姬 不老黄葛树”,更有人戏称为“少女面容的逆龄生长的千年黄葛太后”。
    图片12.png
    缠绵   供图 张建华
    图片13.png
    千年树妖       绘画 张建华
                  江山之助
            马援、长孙无忌、黄庭坚是彭水著名的历史人物,合称“彭水三贤”,彭水旧有“三贤祠”进行祭祀。黄庭坚认为其艺术水准的提升主要是“坐见江山”得 “江山之助”。共和乡一段乌江山水瑰玮奇丽,也是人杰地灵之地。
    图片14.png
    高谷码头      张建华绘于1984年
           彭水中学、彭水三中、彭水职教中心均认定自己有百年校史。计算的根据是:“1925年彭水县教育会会员孙直云、钱青云、青晓湄等,联立请求县教育局在城南校开办彭水县立二年制师范学校。”《彭水概况(彭水县政府1940年编)》将此作为彭水近代中学教育的开始。沧海桑田,县立二年制师范学校演变发展为彭水中学。2020年,彭水中学初中部独立为彭水县第三中学,彭水中学保留高中部,所以彭水中学和彭水县第三中学都是彭水百年中学教育历史的当然传承者。彭水职教中心的前身是彭水师范,和二年制师范学校都有“师范”二字,所以也将举办百年校庆。
           开启彭水百年中等教育历史的首任校长是谁呢?
           《彭水概况》记载:“(彭水县立二年制师范学校)以教育界耆宿董宜之为校长”。耆宿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人。董宜之就是共和乡铁碛坝人。董宜之校长1928年病故。在其任校长期间,是中共彭水地方党组织发展较好的时段,二年制师范学校学校是共产党人革命活动的主要阵地。董宜之校长病故前,彭济民被“宋马刀”枪杀于白鹤滩。彭水共产党人借悼唁董宜之的同时悼唁彭济民烈士。悼唁会就在县立二年制师范学校校内举行。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悼唁会师生用挽联寄托哀思。挽联有:“既哭先生又哭校长,吾辈怎么不伤心流泪;......”、“物不平则鸣叫,阶级起斗争,一部人类史,全是血染成;伟哉彭先生,英勇作牺牲,革命不怕死,自有后来人”、“君本磊落英豪,莫奈何三字狱卒,鱼网鸿罹,致使白鹤滩边,终古长流才子恨;命若轻尘弱草,敢昭告八人团体,狗党狐朋,当兹红羊劫运,随时少结儿孙冤”等。
    图片17.png
    彭济民烈士旧居  图片来自网络
                      香格里拉
           共和乡存在了50年,已经渐行渐远,淡出人们的视野。因为设立共和乡,1966年设立铁碛坝场,场期为“三、八”。“十天赶两场”,不属于闹热繁华的场,但对于当时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共和乡,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980年,铁碛坝仍然赶场。随着陆路交通的不断改善,因水上交通而设立的共和乡和铁碛坝场,注定衰落了。今天的铁碛坝场已经淹没于荒烟蔓草见,难觅踪迹,只有查阅地方志才知道这一段历史历史。
    图片18.png
    共和乡政府办公楼
           然而衰败的铁碛坝场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人文遗产,静静的守望在乌江边,发出幽怨的淡淡的忧伤。共和乡政府大楼、共和粮站经历半个世纪风雨,依旧完整的保留下来,静静的述说80年代的往事。“扯把台”,距离今天的乌江水面只有3米,也完整的保留下来了。到了此地,三个建筑、满地苔藓、弯曲的山路、断壁残垣,迅速将游客带到1980年代。带到吴冠中《彭水民居》的意境。铁碛坝场,就是一幅展现乌江山水之美的《富春山居图》。
    图片19.png
    富春山居图  供图 黄润生
           铁碛坝场是最乌江、最安宁、最美丽的乌江民居。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神丽品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五颜色。”,这也许是铁碛坝场注定的宿命。
    图片20.png
    粮站       供图  黄润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人认为,此地可以建“铁碛坝场遗址公园”,打造乌江写生基地,建设亲水高端民宿,也可以建成乌江影视基地。更有人认为,一旦铁碛坝场误入尘世,会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和浪漫的婚纱摄影基地。
    图片21.png
    风景优美扯把子    供图 黄润生
           我们期待铁碛坝、共和乡政府驻地的文化遗产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人们感受乌江、彭水的“香格里拉”。
           但更多的一份隐忧,这“香格里拉”的恬淡和宁静还能保持多久?
    图片22.png
    青绿山水扯把子        绘画  张建华
           我们无法改变铁碛坝场的未来,只能默默的接受“香格里拉”误入尘世的各种可能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她未被尘世干扰之前,记住她今天的清纯。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组图  共和之恋   




    (来源:彭水自治县文联)

    0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来宾用户

    积分
    1
    发表于 2025-4-9 11:1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其实共和江面宽,风景优美,隔县城近,实合打造田园风光、江边垂钓,小舟荡漾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72

    积分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72
    发表于 2025-4-9 15:4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共和赶场不是3/8,是25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4 10:2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王5376 发表于 2025-4-9 15:48
    共和赶场不是3/8,是258

    感谢你的反馈,平台这边和投稿人沟通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博:

    联系电话:

    023-78455338

    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网警备案     
    渝公网安备 50024302000109号
    渝B2-20200332 | 渝网文(2020)0824-106号 |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500038211002 号

    QQ法律声明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彭水同城网 渝ICP备14009810号-2 Discuz! X3.4 Licensed Powered by © 2001-202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